电商游戏化产品已十分普遍,不论是各平台“农场/果园”还是双十一期间大热的“撸猫”“城城分现金”。电商小游戏是指将游戏元素,激励机制和核心驱动力等游戏化元素运用到商业化场景中,使商业目的温和的植入寓“卖”于乐,实现平台内流量转化。同时通过趋利心理,社交互动,创意表达等多种方式撬动用户动机,以“边玩边逛”的形式丰富用户的购物体验,实现平台拉新,提升用户粘性和日活的需求。
本文主要从游戏策划和视觉设计的角度出发,提供一些以微信小程序为载体的电商小游戏策划建议与大家分享。本文涵盖三个方面:
1.为什么以小程序为载体?
2.游戏策划与小程序文件包有何关联?
3.游戏策划和视觉设计能做什么?
微信平台具备广大用户群和社交传播能力,在流量红利将趋于饱和的背景下,利用私域流量,进一步挖掘存量市场价值
在目前电商小游戏玩法简单,门槛较低,用户可以利用碎片时间随时跳出和再进入,从而提高平台内日活。比如任务型游戏(如种果树)大多数任务只需简单操作,如签到浏览店铺;闯关型游戏以关卡或局为单位,时间短节奏快。
但是,面临微信对承载诱导分享,下载/跳转,拼团形式的互动链接愈来愈严格的封禁政策,电商游戏需要另寻出路。目前选用原生小程序作为投放渠道,以小程序的为载体呈现游戏以实现游戏中所承载的赋能需求是一个可行的方向。
2.1 电商小游戏的运转模式
电商小游戏可以简单理解为游戏核心玩法和赋能模块的组合,当用户参与进游戏时,二者互为驱动使整个游戏得以运转。
游戏构成要素引用于Jane McGonigal《Reality Is Broken》
从游戏策划角度出发,组成电商游戏核心玩法的基础要素通常包括:
吸引玩家自愿参与的钩子,比如利益吸引,创意表达等,以搭建玩家游戏的驱动力
玩家在游戏中实现游戏目标,比如种成一棵果树,升至满级等
游戏规则即在玩家达成目标的逻辑/成长机制
反馈系统,告诉玩家距离目标还有多远,操作链路中及时的反馈给玩家继续游戏的动力
实现商业嵌入的赋能模块通常呈现为签到,店铺/商品浏览任务,邀请好友等,可以是一个单独的游戏模块,以按钮/icon入口的形式放在主页,也可直接呈现在主页。除了核心的赋能模块,还有一些互动,攻略,图鉴等多种形式的模块。玩家通过完成核心的赋能任务推动游戏主线的进程,游戏主线推进的反馈进一步激发玩家参与的动力。
2.2 小程序文件包搭建模式
从开发者角度出发,微信官方提供了一种“主包+多个分包”的形式。开发者需要将小程序划分成不同的子包,在构建时打包成不同的分包,用户在使用时按需进行加载。即在小程序启动时,默认会下载主包并启动主包内页面,当用户进入分包内某个页面时,客户端会把对应分包下载下来,下载完成后再进行展示。其目的是优化小程序首次启动的下载时间,以及在多团队共同开发时可以更好的解耦协作。对应到游戏内容上可以简单理解为主包对应的是游戏主线,视觉呈现为用户进入游戏即可见主界面;而赋能模块对应分包,用户点击进入后再进行资源调用。
对于主包及分包的微信规范的要求是:
整个小程序所有分包大小不超过 16M
单个分包/主包大小不能超过 2M
就微信京东购物小程序为例,总文件包达到了16M,一般子包是1M。
因此游戏中的赋能模块是不可无限扩张的。推荐可使用游戏主框架+核心赋能模块(数量≤ 3)
就单个文件包而言,可以理解为“逻辑+表现”。逻辑是指游戏玩法的底层逻辑,包含于包内;表现部分包括图片声音文字动效等信息。通常表现部分在云端储存,需要时间加载,比如主背景图通常用提取背景色占位加载后再完整呈现。因此延续程序编写的结构,从逻辑和表现两个方面控制文件包体量是主要思路。
如果将各平台主流游戏化产品进行解构成设计内容中的多个要素,每个要素都具有多种呈现的形式,而小游戏可以简单理解为这些形式的排列组合(在实际策划中更为复杂,此处不详细展开)。从定性的角度判断,总体上目前各平台的主流玩法类型均可实现。
但是基于实现的难易程度上考量,不推荐使用(可实现,但实现成本较大):
综上所述,以小程序为载体的电商游戏从不论从游戏策划还是视觉表现上都是有一定发挥空间的。实现游戏化设计的方法有很多,目前只能在有限的篇幅里分享一些简单思路,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思考方向。
热门推荐: 上海微信小程序 点餐小程序 支付宝小程序 百度小程序 电商小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