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脉又搞事情了。
就在6月1日,社交App脉脉有匿名帖称,网易云音乐投资原九天音乐核心团队,将进军音乐发行业务。
虎嗅就此询问了网易云音乐,官方人士表示不予置评。脉脉的行业曝料曾屡被辟谣,但这次传言并非空穴来风,除了一部分流传近一个月的信息仍无法确定外,不少传言已久的行业动态都在主帖和跟帖里曝了出来。腾讯音娱(TME)上市后,音乐行业近半年来一反常态地安静,此时曝出人事、业务和行业资本变动,亦是情理之中——这就是音乐圈的行为艺术。
一起低调的超迷你投资
先来看看这桩投资案,它有两个显著标签:超低调、超迷你。
说它低调,是因为网易云音乐对“华音悦听”的投资发生在2019年4月前后,即便是音乐圈子的人也少有人知,而且具体交易金额,我们也无从得悉。
说它迷你,是因为只收编了核心团队。目前,创始人马智勇和核心成员已从上海迁至杭州。消息人士向虎嗅确认,该团队正紧锣密鼓开发的新业务线产品,产品虽未出炉,但基本肯定是To B的版权经纪平台与商业授权方向。
对不少人来说,马智勇这个名字多少有些陌生:他是音乐应用“九天音乐”的创始人,启信宝信息显示,“九天音乐”系上海岳盛的业务产品,杭州菲尚持有该公司100%股权,而菲尚100%的股权握在北京淘友天下手中。
淘友天下主打的产品是职场社交App脉脉,其控股人为创始人林凡。
虽然目前“岳盛信息”的法人仍是马智勇,但股权信息已明确显示,该公司已是脉脉的全资子公司——马智勇的九天音乐被脉脉间接控股,而马智勇的新公司被网易云音乐收购的消息,又在脉脉上曝了出来。
呵……真是个有趣的“闭环”。
网易云音乐+虾米,合并在即
网易云音乐的另一起运作,是与虾米的合并案,这也是最近半年行业关注度最高的话题之一。不过,在谈这桩难产的交易之前,先来聊聊虾米音乐。
阿里星球死掉之后,时任阿里音乐CEO的宋柯“升任”董事长,没了实权,而董事长高晓松直接调离音乐业务。此后近三年间,从张宇到杨伟东再到朱顺炎,阿里音乐CEO一职一直处于“兼职”状态。
阿里音乐早期战略偏重阿里星球,在播放器的版权与资金方面的投入长期不足,导致虾米这个仅存的播放器生存窘迫。阿里大文娱也不是没为虾米着急过——此前有投资圈的消息称,为了给虾米寻找出路,时任阿里大文娱董事长的俞永福曾在2017年牵头,与网易云音乐、太合音乐谈判合并事宜,但很快一拍两散。
2018年底,虾米“卖给头条系”的消息风传一时,但终究未能成行(如今头条系自己也摩拳擦掌地要做流媒体音乐服务了,据传该业务最早2019年6月上线)。另据虎嗅获知,从2019年开始,虾米音乐内部已开启“人员优化”,阿里大文娱并未彻底放弃音乐业务,目前已经在孵化短视频和音乐类“创新项目”。
最新的消息是,在TME上市后,虾米音乐与网易云音乐的合并事宜被二度摆上谈判桌,“两家应该还是谈合并,而不是收购。”一位音乐投资圈人士向虎嗅表示,价位可能在几千万人民币级别,“谈了两轮,具体有待推进。”
阿里大文娱虽然有意为虾米“找婆家”,但也试图在这场交易中获得更大利益——参考当年去哪儿和携程的合并案,若交易达成,唯一形式是:网易云音乐与虾米音乐合并,但阿里大文娱将成为网易云音乐的股东。
也就是说,NBA(Netease+Baidu+Alibaba)音乐业务合纵抗衡TME的局,在停摆一年之后依然有戏。
尽管网易云音乐官方一再向虎嗅表示“虾米这事儿目前肯定没谱”,但有接近交易者向虎嗅表示,这场交易已接近尾声,一切只待签字之后开香槟了。
TME的大手笔
不止是网易云音乐,上市后的行业巨头TME也没闲着。
一方面,TME已有3500万曲库规模,其母公司腾讯已参与竞购环球音乐的半数股权。摩根大通为环球音乐估价高达500亿美元,不过这个数字并不为腾讯所认可,因为据外国音乐媒体MBW援引路透社消息,腾讯为这50%股份出价200亿欧元(约合227.3亿美元)。
若腾讯真控股环球音乐,则将直接导致整个行业势力再次呈现绝对不对称。而虎嗅从各方探知的消息显示,这笔交易越来越可能成真。
现在,我们只需听另一只交易靴子的落地声了。
另一方面,TME也在寻找B端机会。在副总裁及版权管理部负责人吴伟林2019年3月离职后,接替者是潘才俊。此番任命颇有深意——潘才俊此前创立了为硬件公司提供音乐解决方案的音乐公司“爱听卓乐”,该项目后被TME收购。让一个精熟B端业务的人来管版权意味着什么,也不用外界猜了吧。
而在作出对潘才俊的任命之前一个月,TME已投资豆瓣FM。不过,已经有三款播放器的TME,无论如何也没必要再做重复工作,去投资一家豆瓣FM,所以从行业角度来看,投资豆瓣FM只是投石问路,主打数字音乐版权商业分发和管理的V.Fine,才是TME的真正目标。所以,脉脉匿名贴中提到的“腾讯投资V.Fine”的消息,还属未然且必然,而非已然。
考虑到V.Fine与华音悦听均为面向B端的业务,且未来可能有交叉乃至正面交锋,所以网易云音乐对“华音悦听”核心团队的收编,某种程度可以看作是对TME投资动作的跟进和回应。
综合一下,网易云音乐和TME在版权分发行业的布局模式如下(请注意下图的“版权分发平台”的核心位置):
搞音乐不是请客吃饭:头部公司的焦虑
头部公司的“小动作”并非兴之所至而为之。在C端用户有着良好口碑的网易云音乐,在产品和策略的折腾劲儿从来就没停过。
虎嗅在《2019:谁会衰落,谁会超越》一文中曾提到,“为了适应更快的发展,融资后的网易云音乐,或许要进行一轮高管调整了”。不过,此前业内盛传即将离职的某些高管还没来得及动,网易云音乐副总裁、被丁磊称为“所有产品经理楷模”的王诗沐却先走为敬,目前有传言他已加入腾讯音娱(不过,TME内部人士向虎嗅表示,未能在内网搜到该名字)。
事实上,网易云音乐市场策略也有异动。来自内部员工的消息显示,2019年,网易云音乐将2019年度的KPI定为30亿元。一开始,网易云音乐将这个数字平均分配给了直播、信息流广告和会员三大业务,但在执行过程中也经历了多次调整。
比如信息流广告方面,有内部人士表示,从年初到现在,网易云音乐内部已经历了两轮换血,目前市场销售仍在调整中,“新团队有可能来自电商部门,亦有可能从外部招人。”不过,靠播放器的信息流广告来实现音乐商业化,未免太薄弱了一些。所以在2019年近半时,网易云音乐又进行了内部调整,目前已将收入重心转向流量最佳、收入最充裕的直播业务。
若把时间拉长至一年的维度,我们会发现,全行业变化巨大:版权能成就IPO伟业,但也会带来无尽的烦恼。版权价格虚高导致C端盈利维艰,小公司难以生存,新商业模式难以确立。是时候做出改变了——改变从产品和投资的转向开始。
巨头眼中的新肥肉
网易云音乐一边做直播,一边抢版权分发;TME一边抢版权,一边也在抢版权分发。巨头为什么盯上这块肉了?
先说一个数字:太合音乐旗下海蝶、大石等版权分发业务,每年至少带来8位数的收入,这才是才是真正的现金牛,所以对千千音乐这种赔钱的播放器生意不上心,也是情理之中了。
而前些年在播放器大战中无暇顾及分发的腾讯和网易,忽然发现,钱还是要赚的啊——从2015年至今,腾讯系通过版权和资本运作成为业内霸主。但通过版权血战活下来的几家公司,充其量只能算“惨胜”。
“以前花大价钱,买下的版权还能签两三年,但现在完全不行了,很多唱片公司的版权一次只能签一年,而且到期后价格会成倍上涨。”一位阿里音乐的前员工感叹,“现在的局面没法持续,大家都烧不起钱了。”
唱片公司的胃口越来越难满足,你来我往地抬价买版权的盛况不再。TME近期发布的2018年Q4季度财报显示,腾讯音娱向音乐唱片公司合作伙伴发行普通股的股权支付费用为15.2亿元,这笔收入直接致其当季转亏。
“播放器业务做到TME这个份儿上,算是到头了。”一位音乐经纪人曾不止一次向虎嗅表示,“你不可能再用播放器打倒播放器。”这种忧虑并非毫无缘由,从目前TME财报来看,用户付费率依然偏低(不仅比同业的Spotify要低,也比同样花大价钱“租版权”的视频网站付费率低)。收购环球音乐股权,也是用金钱换时间——为整个摸索新的商业模式提供更多时间。
想要把生意继续下去,只有两个选择:把音乐版权变成自己的(做音乐人计划,直接把唱片公司买下来),从B端探索音乐的更多商业价值。但目前内地音乐产业既早熟又青涩——早熟之处在于拥有大规模的流媒体音乐用户,并有更多付费潜力可挖,但青涩之处在于全产业链条不成熟,根据前述图表,我们总结如下:
上游:音乐人与唱片公司没有形成完整的版权所有方,而是各自为政,各自授权,甚至交叉授权;
中游:版权分发平台做中介,经常做打包售卖(把有价值的热门单曲,捆绑一大堆口水歌高价卖出,业内戏称“B面歌”)版权监督机构(如音著协等)既做运动员参与版权分发获利,也做裁判员监督版权分发与付费;
下游:消费端(B端公司)使用版权并付费。
新的商业模式会是什么样的?国外音乐产业的成熟模式可能是个范例:
简单解释一下,即:
上游:音乐人、版代公司组成完整的版权所有方;
中游:版权分发平台拿到版权方授权,向下游消费环节分发;
下游:音乐消费端(尤其B端公司)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整个交易过程,由ASCAP(美国作曲家、作词家和音乐出版商协会)统一管理并保证版权数据库透明,同时监督中、下游的交易。
稍作改进,该模式依然能为我所用:
“版权分发平台”都是个好生意,它既身处全产业链条的利益核心,也是目前各大互联网音乐平台唯一没有彻底控制的环节,这也是网易云音乐和TME争相进入的重要原因。
互联网音乐播放器已接近终局,但只是C端的小游戏而已。互联网公司不甘于只拿下音乐新人培养、新专辑宣发等细碎的活儿,还要拿下中游版权分发领域,一旦成功,那么整个音乐行业都将归于互联网之手。
等到环球唱片易主、版权分发彻底为互联网所掌握,那才是真正的大新闻。
热门推荐: 上海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开发 小程序设计 支付宝小程序 百度小程序